贵州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开新局面
机遇宝贵:供给侧改革打开新局面
这是经济发展舞台上的新脉动——大数据产业风生水起、旅游业持续“井喷”、绿色农产品“泉涌”……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贵州经济发展中的新业态、新模式层出不穷。
这是经济结构调整上的新跃升——传统产业转型增长、新兴产业快速增长、新旧动能加快转换……在改革春潮中,贵州产业结构越来越优、转型升级动能越来越足。
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、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?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,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关键词,想得深、讲得实、看得远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省发改委主任陈少波:聚焦“两谷”调整优化经济结构
中央明确指出,要坚持质量第一、效益优先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。今年是贵州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、决战脱贫攻坚、决胜同步小康至关重要的一年,如何把“调减包谷”和“做强数谷”这两篇文章做好,事关全省经济发展全局。
长期以来,贵州农村都有种包谷的传统,去年仍有种植面积1073万亩,由于种包谷效益低,平均每亩产值不到690元,加上不少石漠化地区种植包谷,不仅给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造成极大困难,而且给生态环保带来较大压力,是产业扶贫必须啃下的硬骨头。为此,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,要在全省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,下决心大力调减包谷种植面积。今年计划调减500万亩,同时因地制宜把蔬菜、茶叶、食用菌、精品水果、中药材等效益较高的绿色经济作物种上去,力争带动1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。
中央明确要求,要推动大数据、互联网、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大力培育新增长点、形成新动能。贵州是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,大数据发展从无到有、渐入佳境,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业已成为工业经济的第三大增长点,老百姓越来越感受到大数据给生产生活带来的“变”与“便”。大数据已成为贵州走向世界的一张新名片。贵阳作为全省大数据战略行动的排头兵,正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、加快打造“中国数谷”,用科技革命引领产业变革,力争未来三年在海量数据存储、数据共享交换、数据清洗加工、自主知识产权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研发、智能制造、数据铁笼、数字物流、大数据安全产业、区块链技术及应用、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,成为全国大数据创新的重要策源地。
“调减包谷”是向传统落后生产方式和习惯“说不”,“做强数谷”是向新兴科技革命“要劲”。我们要聚焦“两谷”革旧鼎新,加快新旧动能转换,全力推动贵州经济稳中向好、持续向好、一路向好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黔南州州长吴胜华:坚持变中求进 纵深推进供给侧改革
黔南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,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全州经济工作的主抓手,有力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。2017年,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60.59亿元,增长12.1%,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。
当前,黔南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、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,推动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,必须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硬仗。
一要坚持转型重塑,促进思想观念转变。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统筹协调好改革各项措施。
二要坚持改进调优,加快产业结构调整。推进“大数据+”与实体经济融合,改进调优产业结构。以“双千工程”为抓手,以降成本、补短板为重点,着力提高供给质量,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00亿元,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0户以上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,做大做强绿色优势产业。全面实施经济作物提质增效行动计划。启动实施旅游九大工程,推进川贵广—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和“5+2”物流平台建设,加快推动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。
三要坚持创新突破,推动发展动能转换。健全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,大力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确保新增高新技术企业、省科技型成长梯队企业10家以上。着力抓好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,培育孵化平台。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、黔归人才计划和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,扎实推进黔南发展动力结构实现新转换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黔东南州州长罗强:推动产业生态化、规模化、高端化
黔东南州全面落实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念,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优化营商环境,振兴实体经济,推动传统产业生态化、特色产业规模化、新兴产业高端化,奋力打开经济发展新局面。
以降本减负做强实体经济。实施降本减负行动,2018年再为企业降成本45亿元。落实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。加快国有企业改革。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,到2020年完成近10万户棚改任务。
以结构调整做大农业产业。全面落实“来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”,对全州70万亩玉米全部调整,扎实推进“十大产业”三年行动计划。狠抓高标准农田、现代种植业、规模化养殖场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。推进绿色农产品“泉涌”,加大“三品一标”认证力度,抓好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区建设。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观光农业。
以双千工程推动工业量效齐升。深入实施“双千工程”,技改中加快推进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。因地制宜发展信息技术制造业。发展特色食品加工业、民族工艺品加工业,推进苗医药、康养业、节能环保设备制造等绿色产业加快发展。
以旅游业为龙头推动服务业全面发展。充分运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,加快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。发展现代金融、现代物流、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,推进服务业“十百千”工程,开展服务业质量提升和标准化发展专项行动,促进服务业蓬勃发展。(记者 王淑宜)